胜地传三教,空山少四邻。
溪流旧回合,峰势此嶙峋。
松桂风吟夜,莓苔雨度春。
经残萝径月,灯掩石龛尘。
兜率疑天界,维摩恐后身。
布金还长者,携酒属诗人。
心远云堪卧,门闲鸟自驯。
早祈莲社就,来此息贪嗔。
三教堂兰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教堂兰若》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其文学价值和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品创作背景:林鸿,字子羽,是明福建福清人,以诗才著称于当时。他不仅在洪武初年被荐为将乐县学训导,还官至礼部员外郎,然而因性格落拓不善仕,未及四十即辞官归乡。这样的经历让他有机会深入体验自然,从而创作出反映自然美景和内心感受的作品。
艺术特色分析:《三教堂兰若》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而闻名。林鸿运用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通过描绘胜地、空山、溪流等自然景观,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净土的氛围。诗中的“胜地传三教,空山少四邻”、“经残萝径月,灯掩石龛尘”等句子,不仅形象生动,也充满了禅意与哲理的思考。
思想情感表达:在《三教堂兰若》中,林鸿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隐喻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心远云堪卧,门閒鸟自驯”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纷扰的境界。同时,“早祈莲社就,来此息贪嗔”,则表达了诗人通过亲近自然来净化心灵的渴望。
文化影响评价:从文化的角度看,《三教堂兰若》不仅是林鸿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解脱和文化自我超越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学宝库,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三教堂兰若》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是明代文化和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作者在自然美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