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睡意

曾随黄犊卧闲行,梦入虚林春草青。
为报南山空扣角,漫漫长夜为谁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牧牛睡意》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 林鸿,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明朝洪武初年以人才荐举被任用为将乐县学训导,后官至礼部员外郎。他性落拓不善仕,未及四十岁便辞官归隐。在诗坛上享有盛誉,是闽中文士中的翘楚。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牧牛睡意》全文如下:“曾随黄犊卧閒行,梦入虚林春草青。为报南山空扣角,漫漫长夜为谁醒。”
  1. 诗歌解析
  • 意象分析: “曾随黄犊卧閒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黄犊象征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梦入虚林春草青”则转入了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春天的草原在梦境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 情感表达: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 诗中通过“黄犊”、“虚林”等意象构建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
  • 语言精炼: 尽管是七言绝句,但林鸿的用词精炼而富有层次,如“漫漫长夜为谁醒”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未知未来的迷茫。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 明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有怀才不遇之感,这首诗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心态。
  • 传承意义: 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承载了历史信息,也为研究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

《牧牛睡意》不仅是明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远见,体会到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