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燕 其二

千株积翠浓如墨,两岸繁华事已非。
残燕不知春已去,斜风细雨故飞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绿杨燕·其二》是明代诗人林鸿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林鸿:林鸿(1618—1680),字孔章,福建莆田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画家,有“十才子”之誉。林鸿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在明清之际颇具影响力,被誉为“闽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 诗歌原文
    千株积翠浓如墨,两岸繁华事已非。残燕不知春已去,斜风细雨故飞飞。

  2. 诗歌解析

  • 千株积翠浓如墨:描述了两岸树木茂盛,色彩浓郁,如同泼洒了墨水一般,形象地传达出春天的景象。
  • 两岸繁华事已非:描绘了往日繁华的城市景象,如今已不复存在,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 残燕不知春已去:燕子尚且不知道春天已经离去,这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对于季节变换的无知。
  • 斜风细雨故飞飞:尽管春天已逝,燕子依然在空中飞翔,表现出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1. 诗歌主题与象征意义
  • 自然与生命的象征: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 历史变迁的反思:通过描述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落寞,反映出历史进程中兴衰更替的自然律。
  1. 艺术特色
  • 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人以燕子的视角观察世界,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的描述中,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精湛的语言运用:诗句语言优美,用词考究,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绿杨燕·其二》不仅以其生动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吸引了众多读者,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这首诗不仅是了解古代文学的窗口,也是欣赏中华文化之美的重要途径。对于热爱诗歌和传统文化的人们而言,深入探索和品味林鸿以及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和学术上的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