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离别

听我离筵把酒吟,我吟都是别情深。
鲈鱼忽动三秋兴,海鹤空悬万里心。
晓甸波光槐树碧,夕阳雁影越山阴。
明时正好崇勋业,底事年来喜掷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江离别》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在秋天江边送别友人的深厚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背景:林鸿,字子羽,明福建福清人,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他的诗歌多反映了自己不仕宦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林鸿的这首《秋江离别》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既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蕴含了对友情与自然的颂扬。

  2. 诗歌内容

  •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江送别的场景。”鲈鱼忽动三秋兴,海鹤空悬万里心”,形象地描绘了鲈鱼和海鹤的形象,象征着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挂念和不舍。
  • “晓甸波光槐树碧,夕阳雁影越山阴”,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美。
  • 最后的”明时正好崇勋业,底事年来喜掷簪”,既是对过去时光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透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1. 艺术手法
  • 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严格遵循平仄和押韵的规则,展现了作者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掌握。
  • 在修辞方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诗句形象生动,充满诗意。
  • 此外,诗歌的语言优美,用词考究,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1. 情感表达
  •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别离的无奈。
  • 诗中的”明时正好崇勋业,底事年来喜掷簪”,反映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看法,以及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
  1. 文化价值
  • 作为明代的作品,《秋江离别》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的重要窗口。
  • 诗中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情怀,至今仍能给现代人带来共鸣和启示。
  1. 社会影响
  • 林鸿作为一位杰出的闽中十才子之一,其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通过对《秋江离别》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明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秋江离别》是明代诗人林鸿的经典之作,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深入了解明代诗歌的风采,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旅程增添光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