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牧留遗爱,分携惜别情。
双凫将舄去,一鹤与琴清。
积水浮征棹,苍山绕禁城。
悬知书上考,行见被恩荣。
送武平令入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武平令入觐》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诗歌,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离别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任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其前程的美好祝愿。
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介绍:林鸿,字子羽,号鸣盛,福建福清人,生于洪武初年。他在洪武时期以才能被举荐,担任过将乐县学训导等职位,官至礼部员外郎,但他并未长期任职,而是于未满四十岁时便选择归隐。林鸿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是闽中十才子之首,其作品《鸣盛集》收录了他的许多诗作,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诗歌原文:这首诗的全文如下:“作牧留遗爱,分携惜别情。双凫将舄去,一鹤与琴清。积水浮征棹,苍山绕禁城。悬知书上考,行见被恩荣。”。
诗歌内容解析:诗中的“作牧”指的是做地方长官或官员,“留遗爱”则意味着希望留下的美德和影响。“分携”表达了分别的情感,“惜别情”进一步强调了离别时的不舍情绪。接下来的两句“双凫将舄去,一鹤与琴清”用生动的意象描述了友人离开的场景,仿佛双凫(即两只飞翔的鸭子)带着鞋子离去,而一只鹤伴随着琴音飞向远方。后两句“积水浮征棹,苍山绕禁城”则描绘了离别之后的情景,积水如同漂浮的征船,苍山环绕着禁城的边界。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友人未来路途的祝福和对其成就的期待。
林鸿的《送武平令入觐》不仅是一首表现离别情感的诗歌,也是作者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情感的表达,林鸿成功地将个人情感融入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怀之中,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和情感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