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同林四景宿烟霞道院

入山尘念空,清夜宿琳宫。
高枕碧萝月,衔杯松桂风。
衣冠人世外,天地玉壶中。
君但频来此,应逢洗髓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同林四景宿烟霞道院》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文学背景:《秋夜同林四景宿烟霞道院》的创作,反映了林鸿在文学上的成就及其与时代精神的呼应。明中叶以后,文人士大夫普遍追求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 个人生平:林鸿,字子羽,号静山,福建长乐人。他的一生虽然不算显赫,但却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和深厚的文化造诣,其作品多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诗歌原文
  • 入山尘念空,清夜宿琳宫:这句表达了作者入山后的心境,即尘世杂念已空,夜晚在神仙般的居所(琳宫)安歇。
  • 高枕碧萝月,衔杯松桂风: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诗人高枕而卧,被碧绿的藤蔓覆盖的月亮和松树间飘来的桂花香味包围。
  • 衣冠人世外,天地玉壶中:暗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如同置身于一个晶莹剔透的玉壶之中,远离了尘世的纷扰。
  • 君但频来此,应逢洗髓翁:以期待的口吻邀请他人前来,希望能在此遇见一个能洗净身心,达到至纯境界的人(洗髓翁)。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秋夜同林四景宿烟霞道院》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 语言精炼:诗歌用词简练而不失文雅,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地点明了主题,体现了林鸿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 象征意味:诗中的“衣冠人世外,天地玉壶中”等意象,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观,也寓意着人生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 文化影响
  • 隐逸文化的体现:作为明朝文人,林鸿的作品深受当时隐逸文化的影响,他通过诗歌向世人传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 审美情趣的提升:林鸿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个人的高雅情趣,还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取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历史价值
  • 文化遗产: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秋夜同林四景宿烟霞道院》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明代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的重要资料。
  • 学术研讨:学者们经常引用这首诗进行学术研究,探讨当时的文人如何通过诗文表达他们的哲学思考和生活理念。
  1. 现代意义
  • 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首诗提醒现代人要更加珍惜自然,保护环境,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 精神追求: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首诗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净土,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宁静。

《秋夜同林四景宿烟霞道院》不仅是明代文学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华文化中隐逸文化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