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王寺得王字

金门辞隐吏,宝地谒空王。
碧涧飞龙树,青山绕雁堂。
露吟萝卷幔,云卧石为床。
莫叹春归尽,天花晚更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天王寺得王字》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文学作品进行更全面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林鸿(约1404年—1468年),字子羽,号闽山逸民,福建莆田人,明朝初期诗人和画家,与谢榛、高启等同时活跃在诗坛,被后人誉为“明初四杰”之一。
  1. 作品内容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游览天王寺时的喜悦心情和对佛法的领悟。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山水景色,诗人传达出对佛教教义的虔诚信仰以及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
  • 艺术手法:林鸿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碧涧飞龙树”、“青山绕雁堂”等,这些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寺庙周边的自然风光,使诗歌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
  1. 艺术特色
  • 语言表达:林鸿在这首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尤其是用词的选择和句式的构造都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例如“莫叹春归尽,天花晚更香”不仅押韵和谐,而且富含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美好事物消逝的哲思。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规整,分为八句,每句五字,遵循了五言律诗的格式。这种严谨的结构使得诗歌既符合格律要求,又不失灵动,充分体现了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林鸿的《游天王寺得王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喜爱中国古代诗歌的读者来说,了解这首诗不仅能欣赏到其优美的文字,还能从中感受到古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