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十首 其六

近水刺桐知驿舍,倚山毛竹即人家。
趁虚野妇沽甜酒,候客溪童进辣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州十首 其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林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林弼,字元善,号东山,明代福建莆田人。他是明初诗文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谢榛、高叔嗣、杨基并称“南郭四大家”。林弼的诗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1. 诗句原文
  • 近水刺桐知驿舍,倚山毛竹即人家。
  • 趁虚野妇酤甜酒,候馆溪童进辣茶。
  1. 诗歌赏析
  • 意象选择:《龙州十首·其六》通过描绘“近水刺桐”与“倚山毛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田园世界。这样的意象选择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体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感情。
  • 语言风格:林弼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练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质朴无华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感觉。这种语言风格既符合他个人的审美趣味,也为后来的文人所推崇并广泛流传。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他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1. 作品影响
  • 《龙州十首·其六》在明代乃至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视为明代田园诗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林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资源和思想启示。
  1. 创作背景
  • 《龙州十首·其六》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或观察有关。作为生活在明朝的文人,林弼有机会深入农村,亲身体验和观察田园生活。这些生活体验激发了他内心的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诗篇。

林弼的《龙州十首·其六》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是林弼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明代田园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注入新的灵感和活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