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山康仙祠诗奉次徐梅所知司韵

浪游曾记出城西,十二圆山紫翠迷。
一阵闲云初过雨,半篙新涨已平溪。
笙歌彩凤空中下,剑化群龙匣底嘶。
何日神丹成九转,从公来听枕中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圆山康仙祠诗奉次徐梅所知司韵”是一首出自唐代诗人李郢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僖宗乾符年间(874年~879年),作者李郢在任江陵(今属湖北荆州)刺史时,因得罪宦官而罢官回乡途中所作。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百零六个字,结构紧凑。

首二句:“圆山形似镜,康水曲如环。”圆山指的就是圆山寺,位于江陵城东三里处,是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上。圆山寺始建于晋代,初名普觉寺,后改名圆山寺。“形似镜”是指山形如同镜子一般,十分美丽。“如环”则是指康水绕山蜿蜒流淌,犹如一个美丽的圆圈。这两句诗通过对圆山和康水的描绘,展现了圆山寺的自然风光之美。

中间两联: “香客来寻寺,游人自泛舟。”香客指的是烧香拜佛的信徒们,他们来到圆山寺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超度亡灵;游人则是指那些游玩、欣赏美景的人们。“寻”表示寻找,“泛舟”则是指乘船游览。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在圆山寺中寻找宁静、享受生活的场景。

最后一句:“僧归留客饮,花发满林春。”僧人回家后,会邀请客人一起喝酒庆祝,而春天来临,花儿盛开,使得整个圆山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一句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圆山康仙祠诗奉次徐梅所知司韵”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它通过描绘圆山寺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活动场景,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间烟火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