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盘陀岭

盘陀岭上几盘陀,茅竹萧萧雨乍过。
水暖游鱼奔绝涧,草香驯鹿食阳坡。
怪山当面疑迷路,啼鸟迎人却和歌。
总为世途多险恶,太行蜀道复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盘陀岭》是明代诗人林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林弼,明福建龙溪人,初名唐臣,字元凯。元顺帝至正进士,入明后与修《元史》,授吏部主事,官至登州知府。

  2. 诗歌原文及翻译:《过盘陀岭》中描绘了盘陀岭上的景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水暖游鱼奔绝涧,草香驯鹿食阳坡”描述了山中的景色之美和动物的生活状态。

  3. 写作背景:林弼在明代担任过吏部主事等职,其生活经历丰富,对自然景观有着深切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4.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质朴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盘陀岭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险恶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5. 赏析与评析:《过盘陀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6. 相关研究:有学者对《过盘陀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讨了其历史价值、艺术特点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7. 现代影响:这首诗在当代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被广泛收录于各种诗词选本和教学资料中。

  8. 现代应用:在现代,《过盘陀岭》不仅作为文学欣赏的对象,还常被用于教育和旅游宣传,以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了解。

《过盘陀岭》不仅是明代诗人林弼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诗人的才情和对自然的热爱,还可以深入思考人生与自然的关系,感悟生活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