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儿篇

蜾蠃祝螟蛉,祝之亦相似。
有恩须有报,何必出自己。
李君六十馀,尚未有子嗣。
内想忽南来,迢递携一婢。
偶逢道中人,牵儿向闸市。
推篷窥相貌,抚顶循及趾。
步趋稍安详,顾盼穷瞻视。
徘徊一停舟,目人心自美。
欢然解囊橐,颜生镜中喜。
须臾发舟行,踪迹存契纸。
抚摩日复日,进退承诏唯。
短句与长歌,出口复入耳。
满堂聚宾客,谈谑动拜跪。
揭来动遐思,携之问卜史。
偶逢道中人,历历谈终始。
屈指稽岁年,往事刚十纪。
传闻虽暧昧,谁复生诋訾。
春风索赠篇,操笔复终止。
非无忠告心,未信疑谤毁。
永终知敝训,归妹有深旨。
主君信有容,娣袂添罗绮。
载咏螽斯诗,迤逦及麟趾。
始知有周盛,万福兴太姒。
西汉牝鸡晨,暗蓄他人子。
公义久自明,毕竟何足恃。
大宗小宗派,递相传福祉。
宗祀乃延绵,道心常不死。
我诗扶大义,抑亦存圣轨。
义儿真义儿,恩深报没齿。
义儿终义儿,谁道堪继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义儿篇》是一本由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32年

小说通过描绘一个名叫义儿的孩子的生活经历,探讨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品通过对义儿绘画和临摹山水画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他从小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也反映了他面对生活的不易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

《义儿篇》中,母亲的责打和训诫情节为后续义儿受到英文先生训诫埋下伏笔,这一细节既揭示了义儿在逆境中的不屈不挠,也体现了母亲对其严格管教的出发点——希望儿子能有所成就。小说开头对义儿绘画的生动描写,与后文他临摹山水画、洛川神女图等情节相呼应,不仅渲染了气氛,也烘托了人物心情,使读者能够在义儿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义儿篇》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使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不仅展现了作者鲁迅对社会底层人物尤其是孩子们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变迁。对于研究鲁迅文学创作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义儿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部小说的介绍与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创作思想,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人文关怀,从而更加珍惜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而默默前行的普通人的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