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致政吾闽佥宪海钓萧先生

柏台归卧草堂秋,人物清朝第一流。
文字于今传海外,不须遗稿倩人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致政吾闽佥宪海钓萧先生》是明代诗人林大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绘海钓萧先生生前与后人的交往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林大钦(生卒年不详,字仲文,号青莲山人,福建省福清县人)。他在明嘉靖年间曾任福建提学副使。
  2. 题目解析
  • “挽”意为挽留或哀悼,“致政”指辞官归乡,“吾闽佥宪”是对海钓萧先生在福建任佥宪官时的尊称,表明他曾经担任过这一官职。
  • “海钓”是指以海为钓场的垂钓方式,这里可能指的是他喜欢在海边垂钓的情景。
  • “萧”在这里可能是他的字或者别号,也暗示了他的个性或者志趣。
  1. 内容分析
  • 诗中首先提到海钓萧先生曾担任过福建佥宪官,这显示了他在地方上的权力和影响力。
  • 接下来描述了海钓萧先生生前的生活状态和他与朋友、家人之间的交往情形。
  • 诗中的“今君去矣”,表达了作者对于海钓萧先生的离世感到深深的哀痛和不舍。
  1. 情感表达
  • 通过对海钓萧先生生前生活的描述,以及对其与友人交往情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人生经历的感慨。
  • 最后两句“平生有酒唯同饮,今日无肠更断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愁和不舍的情感。
  1. 艺术特点
  • 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遵循了古典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海钓萧先生的怀念之情。
  1. 文化价值
  • 作为明代福建地区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地方文化和社会风俗。
  •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及其对友情的重视。

《挽致政吾闽佥宪海钓萧先生》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友情的重视,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福建地区文化和社会风俗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