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五言二首其二

自君之出矣,几度寄春衣。
春色年年老,良人归不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君之出矣五言二首其二”是明代江源的诗作

江源(1472-1540),字一原,号桂轩,广东番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官员。他以《赋得自君之出矣二首》而闻名于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妻子离别后,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情景。以下是对《赋得自君之出矣二首》的详细分析:

  1. 创作背景
  • 成化五年,江源考中进士。他在任上饶知县期间,清讼狱,百姓感服,并因政绩被调任户部主事,历郎中。然而,江源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出为江西按察佥事。
  • 在四川副使任上,江源乞休归田,优游泉石,并以诗歌自娱。江源的一生充满了从政的波折与仕途的起伏。
  1. 诗歌解析
  • 第二首诗中,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的“宝镜明”象征着妻子的形象,而“陇水鸣咽”则形容了妻子离去后的哀伤。
  • 诗中“不共举琼卮”,指的是无法再一起举杯欢饮的遗憾,反映了两人离别后的孤独与寂寞。
  • “酒是消愁物,能消几个时”表达了诗人借酒消愁的愿望,但酒并不能真正缓解内心的痛苦。
  1. 作品特点
  • 江源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赋得自君之出矣二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抒情短篇诗歌的经典之作。
  • 在情感表达上,江源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1. 后世影响
  • 江源的这首《自君之出》,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受到赞誉,也因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而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士大夫。许多后来的诗人在作品中引用或模仿其诗风,可见其影响力的深远。
  • 江源的生平经历和作品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思想倾向的重要窗口。

《自君之出矣五言二首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明代江源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