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五

长叹何终极,感此人生累。
贫贱俗所轻,富贵俗所忌。
岂知达者心,志各有所寄。
冠盖五陵豪,莽若朝露坠。
偃仰一世间,惨淡起遐思。
文章以经国,千载无终始。
去去勿复陈,慎此青云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五》是明朝诗人宗臣的作品。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人生哲理,而且展现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与背景
  • 作者简介:宗臣,字子相,号方洲,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他是“嘉靖七子”之一,与李攀龙齐名,被誉为当时文坛的重要人物。
  • 诗作创作:此诗创作于明代中后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和个人际遇的深刻思考。
  • 作品主题:《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五》通过对人生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贫贱与富贵的不同态度,以及在人生旅途中的感慨。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五》原文如下:“长叹何终极,感此人生累。贫贱俗所轻,富贵俗所忌。”这四句诗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诗人的人生感悟。
  1. 艺术特色
  • 语言运用:宗臣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使用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 意境营造:通过对人生苦难和社会偏见的描写,宗臣成功地构建了一种深沉而忧郁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够产生深刻的共鸣。
  • 思想内涵:此诗不仅仅是一首抒情诗,它还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批判意义,通过个人命运的波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1. 赏析与批评
  • 赏析角度:《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五》的诗句富含哲理,引人深思。诗人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叙述,展示了他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
  • 批评观点:在文学史上,宗臣被尊为明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乏创新和突破。尤其是在散文领域,他的《报刘一丈书》更是对当时官场丑态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有力的讽刺。

《留别子培舍弟七首·其五》作为宗臣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对其个人生活经历的回顾,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宗臣的文学成就及其时代背景,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价值和社会正义的宝贵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