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道中同嘉弟

昨夜乘潮发建康,今朝潮落又丹阳。
天南星斗随沙鸟,江上风烟忆故乡。
去住此身原不定,飘零吾道孰行藏。
同舟尔亦同沦落,对酒无言泪两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丹阳道中同嘉弟》是明代文彭的作品。文彭,字寿承,号三桥,是明代著名的文人和画家,其诗、书、画皆有很高成就,在明代文化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丹阳道中同嘉弟》便是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自身经历的深刻感慨与艺术表达。

《丹阳道中同嘉弟》的创作背景,反映了文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情感。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文彭身处其中,既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也经历了个人命运的巨大转折。此诗创作于他随船队前往建康(今江苏南京)途中,当潮水上涨时出发,而潮水退却后又到达丹阳。这种往返的航行过程,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也体现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漂泊无依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丹阳道中同嘉弟》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诗中“昨夜乘潮发建康,今朝潮落又丹阳”描述了诗人从出发到返回的整个过程,“天南星斗随沙鸟,江上风烟忆故乡”则描绘了诗人所见所感的自然景象及其对故乡的追忆。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知,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文彭在《丹阳道中同嘉弟》中还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态度的哲学思考。诗中提到“去住此身元不定,飘零吾道孰行藏”,表明他对于人生的不定性和命运的无常持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反映了他对生活选择的反思和自我定位的探索。这种态度反映了文彭作为一个文人的成熟和深邃,也揭示了他在面对人生挑战时的坦然和智慧。

文彭的《丹阳道中同嘉弟》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歌,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彭本人的艺术成就,以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