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市求神仙,入海竟不返。
蓬瀛渺云涛,相望岁华晚。
中洲海上来,眉宇青天开。
手持白羽扇,笑上黄金台。
羊裘客燕冀,出入王侯里。
长揖公卿间,飘飖紫云起。
北渡黄河津,洛阳多故人。
终然无所遇,归卧西湖滨。
西湖茅屋冷,自吸丹砂井。
明月下青松,照见萧萧影。
振策吴市游,相逢正清秋。
无人识梅福,长啸空悠悠。
何须鲁连子,世事皆如此。
生计五湖烟,功名一杯水。
拂袖赤城虹,相思何处逢。
傥骑双白鹿,招我五陵东。
赠徐中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徐中洲》是明朝著名文人文嘉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徐中洲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未来道路的关切之情。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 作者简介:
- 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的次子,吴门派代表画家。
诗歌原文:
徐市求神仙,入海竟不返。蓬瀛渺云涛,相望岁华晚。中洲海上来,眉宇青天开。手持白羽扇,笑上黄金台。羊裘客燕冀,出入王侯里。长揖公卿间,飘飖紫云起。北渡黄河津,洛阳多故人。终然无所遇,归卧西湖滨。西湖茅屋冷,自汲丹砂井。明月下青松,照见萧萧影。振策吴市游,相逢正清秋。无人识梅福,长啸空悠悠。何须鲁连子,世事皆如此。生计五湖烟,功名一杯水。拂袖赤城虹,相思何处逢。傥骑双白鹿,招我五陵东。诗歌注释:
- “徐市”:指徐中洲,文嘉的朋友。
- “蓬瀛”:蓬莱、瀛洲,传说中的神仙居住地。
- “相望”:相互望着,形容两人相隔遥远。
- “眉宇”:形容人的面貌神态。
- “手持白羽扇”:手持白色的羽扇,通常象征着高洁或雅致。
- “笑上”:面带微笑地登上。
- “羊裘客”:穿着羊皮衣的旅行者。
- “燕冀”:燕国和冀州,泛指北方。
- “紫云”:指紫色的祥云,常用来比喻帝王之气。
- “洛阳”:古都洛阳。
- “西湖”:即西湖,杭州的一个著名景点。
- “茅屋冷”:简陋的屋子因寒冷而显得冷清。
- “丹砂井”:用丹砂制成的井水,常在炼丹时使用。
- “明月”:明亮的月亮,常用来象征清冷、宁静的环境。
- “萧萧影”:树影摇曳的声音,常用于描写夜晚的景象。
- “吴市”:吴地的市场,即吴地的集市。
- “五湖”:泛指太湖周围的五个湖泊,常用于象征广阔的水域。
- “赤城虹”:赤色的城墙和彩虹,常用来比喻壮丽的景象。
- “五陵”:古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咸阳地区,常用来象征贵族或皇族的住所。
- 诗歌赏析:
- 《赠徐中洲》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诗人通过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知未来的担忧。
- 诗歌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描绘徐中洲的形象及其生活环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气质。
- 整首诗歌流露出浓厚的文人墨客气息,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命运的关心与忧虑。
- 写作背景:
- 这首诗作于明末,具体创作年份不详。《赠徐中洲》的创作背景与文嘉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作为吴门派的代表画家,他的生活和艺术创作都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展开。这首诗或许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诞生的,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赠徐中洲》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文嘉的艺术成就和个性特征,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