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寄好义 其四

混俗非真隐,深居学避嚣。
看云山映竹,坐石水通潮。
道胜贫何病,神完趣独超。
遗经对千古,意颇似闻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奉寄好义 其四’是明代诗人方孝孺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内心的追求和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方孝孺(约1357年—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寿陵,又号樵山,汉族,台州府宁海县(今浙江天台)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明成祖朱棣篡建文帝后,召为翰林待诏,预修《太祖实录》,参与编撰《永乐大典》。英宗时进侍读学士。旋进侍讲学士知制诰。旋以杨荣等议其谋逆罪下狱死,追谥忠介。

  2. 诗歌原文
    混俗非真隐,深居学避嚣。
    看云山映竹,坐石水通潮。
    道胜贫何病,神完趣独超。
    遗经对千古,意颇似闻韶。

  3. 诗歌解析

  • 混俗非真隐,深居学避嚣: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他选择在喧嚣之外隐居,通过学习避开尘嚣,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 看云山映竹,坐石水通潮:描述了诗人观察自然景象的场景,云山与竹林相映,石水流过,展现出一幅静谧而生动的自然画卷。
  • 道胜贫何病,神完趣独超:诗人认为真正的富有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精神的追求和超越。这里的“富”指的是内心的境界,超越了物质的贫乏,达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 遗经对千古,意颇似闻韶:诗人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学习,仿佛听到了古人的声音,感受到千年的智慧传承。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的景致描绘细腻,既有自然的山川之美,又有人文的精神之韵,展现了诗人内外兼修的审美情趣。
  • 哲理性强:通过对生活、自然、历史和经典的深入探讨,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思想性。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他的诗句不仅描绘了景色,更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它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