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子还滇南戍所

西风把酒赠骊歌,驻马含愀意若何。
书剑又从关外去,年华半是客中过。
楚江树色经寒早,巫峡猿声向晚多。
到日辕门应有问,为言东海靖无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金子还滇南戍所》是明代诗人周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戍边将士的艰辛生活和他们对家的深深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诚和爱国情怀的崇高敬意。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周祜(1450—1520),字叔厚,号玉溪,明代文学家。他出生于四川遂宁,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周祜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的诗歌,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
    西风把酒赠骊歌,驻马含愀意若何。书剑又从关外去,年华半是客中过。
    楚江树色经寒早,巫峡猿声向晚多。到日辕门应有问,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送金子还滇南戍所》中的“西风把酒赠骊歌”和“书剑又从关外去”等句,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活动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广阔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反映了边疆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忠诚和爱国情怀的崇高敬意。
  • 意象鲜明:诗中的“楚江树色经寒早”和“巫峡猿声向晚多”等意象,都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 语言优美:周祜的诗歌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例如,他善于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使得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1. 文化意义
  • 作为明朝时期的文学作品,《送金子还滇南戍所》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到的艺术见解。同时,这首诗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对于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送金子还滇南戍所》不仅是一首描写边疆戍边将士生活的优秀诗歌,也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明代社会的广阔画卷和深刻的历史内涵,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忠诚和爱国情怀的崇高敬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