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和靖先生墓

灵光千古故岿然,几树梅花尔独贤。
小结巢居犹昨日,归来笼鹤竟何年。
澹烟流水斜阳外,芳草新亭古墓前。
欲去徘徊林月上,里湖还有唱歌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和靖先生墓》是一首由明代诗人周鼎创作的七言律诗,创作于明朝。这首诗通过对和靖先生墓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周鼎,字伯器,一名铸,号九鼎,浙江嘉善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还博览群书。正统中,曾随军参赞军务,并得到时任福建参将金濂的认可。此外,周鼎还曾在三吴地区游历,并以卖文为生。他的文学成就包括编纂《桐村集》、《疑舫集》、《土苴集》等作品,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深厚情感与才华。
  2. 诗歌原文:灵光千古故岿然,几树梅花尔独贤。小结巢居犹昨日,归来笼鹤竟何年。澹烟流水斜阳外,芳草新亭古墓前。欲去徘徊林月上,里湖还有唱歌船。
  3. 诗歌解析:此诗通过描绘和靖先生的墓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诗中的“灵光千古”暗示了和靖先生的精神永恒不变,而“几树梅花尔独贤”则表达了诗人对他孤高品格的赞美。末句中的“欲去徘徊”透露出诗人心中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对和靖先生墓地的留恋,也有对未来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和靖先生墓地的自然景观,同时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过和靖先生墓》作为明代著名诗人周鼎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古典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读者在品读这首诗时,不仅可以领略到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还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