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川十咏 其三 南洪夜泛

洪结两相衔,平分一水南。
烟波千顷雪,风景百花潭。
月色秋偏好,棹歌春正酣。
东皋有新第,稠木露毵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苹川十咏·其三·南洪夜泛》是明末诗人周鼎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水景图。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洪结两相衔,平分一水南。
    烟波千顷雪,风景百花潭。
    月色秋偏好,棹歌春正酣。
    东皋有新第,稠木露毵毵。

  2. 诗意解析

  • 洪结两相衔:形象地描述了水流与山体之间的紧密连接,如同两条河流在此处交汇。
  • 平分一水南:表达了河流宽阔,两岸景色如画的美景。
  • 烟波千顷雪:用“千顷”来形容水面辽阔,而“雪”则赋予了水面以纯净和宁静的美。
  • 风景百花潭:描绘了岸边百花盛开,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景象。
  • 月色秋偏好:暗示了秋天的月亮更为明亮和柔和,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
  • 棹歌春正酣:描绘了春天里渔民们划船唱歌的情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东皋有新第:提到了东皋(地名)上新建的宅院,展现了新的生活气息和繁荣景象。
  • 稠木露毵毵:形容树木茂密,枝叶繁茂,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1. 艺术手法
  • 意象塑造:诗人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美丽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意境营造: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苹川十咏·其三·南洪夜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它展现了明代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社会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也为我们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