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诗 其二十

蜘蛛解布网,蛣蜣能转圜。
万物各有役,何人得安然。
周公贵为相,仰思夜不眠。
仲尼大圣人,易书三绝编。
孰谓我有耳,不闻古所传。
一闻敢自堕,勇志如奔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勉学诗 其二十》是明代大文学家方孝孺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宁海人,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他是明朝时期的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1. 诗歌原文
  • 劝尔一杯酒,君行莫匆匆。
  • 君心虽欲速,道路久乃通。
  • 东可窥大壑,西能越空同。
  • 不忧岁月晚,但忧筋力穷。
  • 三年刻片楮,九年成一弓。
  • 制作虽云难,为艺则巳工。
  • 小事可喻大,愿言置胸中。
  1. 诗歌赏析
  • 劝诫与鼓励:这首诗通过劝勉的方式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激励,希望他们不要急于行事,而应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 哲学思考:诗中提到“道路久乃通”和“不忧岁月晚,但忧筋力穷”,反映了对人生旅途中的艰辛和毅力的重要性的思考。
  • 艺术成就:从技艺的角度来看,诗人通过具体的比喻和描述展示了自己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1. 历史影响
  • 文化遗产:作为文学作品,《勉学诗 其二十》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学习态度和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 教育意义:诗歌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如“三年刻片楮,九年成一弓”,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强调了持之以恒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勉学诗 其二十》不仅是方孝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学习的独到见解。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欣赏文学的美,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