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林

林深长寂寂,夜永漏迢迢。
月透玲珑砌,花舒宛转娇。
衔杯浮竹叶,得句点芭蕉。
池泻芙蓉面,风轻杨柳腰。
流星喧蟋蟀,零露湿鲛绡。
银汉翔鸿雁,烟霞隐玉箫。
清闲自今夕,风雨妒明朝。
万木纷飞意,相思到六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林》是明朝诗人方孟式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致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寂静而又富有诗意的秋天夜晚景象。以下是对《秋夜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方孟式,字如曜,是安徽桐城人。她是一位志在诗书的女性,擅长绘画观音像。
  • 创作时代:方孟式的诗歌创作跨越了明代多个朝代,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 历史位置:虽然《秋夜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它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 原文赏析
  • 诗句内容:首句“林深长寂寂”描绘了一个幽静深远的森林环境,给人以宁静而神秘的感觉。第二句“夜永漏迢迢”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感,增添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第三四句“月透玲珑砌,花舒宛转娇”通过对月光和花朵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个既清冷又美丽的夜晚场景。此外,“衔杯浮竹叶,得句点芭蕉”两句展现了诗人以酒会友、以文会友的情景,增添了生活气息。最后一句“池泻芙蓉面,风轻杨柳腰”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进一步描绘,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秋夜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的语言富有想象力和画面感。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
  • 历史地位:《秋夜林》作为明代诗歌的一个代表,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方面。

除了上述分析外,以下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 了解作者方孟式的背景和生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她的文学成就和创作动机。
  • 阅读《秋夜林》时,可以尝试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作者可能的社会环境和人生经历。
  • 欣赏古典诗歌不仅要读懂字面意思,还要领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美学价值。
  •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学习古代诗歌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

《秋夜林》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受到赞誉,更因其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地位而成为研究明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作品,可以深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华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