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有感

思远楼前小雨晴,楚歌闻处若为情。
纷纷载酒游观客,谁信当年有独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阳有感》是明代诗人周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端午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缅怀和对时政清明的渴望。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周旋,字克敬,明朝浙江慈溪人,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经历,其作品多涉及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
  2. 原文与译文:《端阳有感》原文描述了思远楼前小雨晴、楚歌闻处若为情的场景。而白话译文则更加简洁明了地传达了作者对屈原的缅怀以及对时政清明的期待。
  3. 主题思想: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忠诚与清廉的向往。屈原的忠心爱国形象,被作者以诗的形式传承下来,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4. 背景与创作:据历史记载,屈原在端午投江自尽,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而《端阳有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创作的。
  5. 艺术特色: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端阳有感》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通过对节日氛围的刻画,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沉的情感,又不乏哲理性的思考。
  6. 后世影响:这首《端阳有感》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表达对民族英雄的纪念和对时代变迁的关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端阳有感》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节日咏物诗,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这也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能够启迪人们深思,激发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及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