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菁山之任云南

北望云霄迥,南征道路长。
山逢驱象客,地入卜鸡乡。
碧海常飞雾,青林不陨霜。
圣君劳禦远,非似汉文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范菁山之任云南》是一首古诗作品,由方泽创作于明朝。这首诗通过对范菁山赴任云南的远行进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1. 诗歌原文
    北望云霄迥,南征道路长。
    山逢驱象客,地入卜鸡乡。
    碧海常飞雾,青林不陨霜。
    圣君劳禦远,非似汉文皇。

  2. 诗歌赏析

  • 北望云霄迥,南征道路长:这两句表达了范菁山远赴云南路途遥远,充满了艰难和挑战。北方的云霄高远而南方的道路漫长,形象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山逢驱象客,地入卜鸡乡:这里的“驱象客”指的是古代用象牙装饰的人,象征尊贵;“卜鸡乡”则是指云南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可能暗示着云南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 碧海常飞雾,青林不陨霜:描述了云南的自然景观,碧海常常飘浮着雾气,青林中没有冰雪融化的现象,展现了云南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 圣君劳禦远,非似汉文皇:最后一句是对范菁山的赞誉,认为他是一位有远见和能力的君主,不会像汉代的皇帝那样劳民伤财,而是在远处治理国家,体现出一种理想的政治理念。
  1. 历史背景
  • 范菁山赴任云南是在明朝的背景下,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 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对于当时的中央政府来说,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开发这些资源是一个重要课题。

《送范菁山之任云南》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下来,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它不仅是对范菁山个人远行的支持和祝福,也是对中国边疆地区历史的回顾和对优秀官员的赞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