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陈白沙碧玉楼韵 其二

群峰擘翠此楼开,指点虚无是体裁。
碧玉无人谁作赋,白云终日共衔杯。
林坳露隐莺声远,屋角春深燕子来。
睡起开窗更何有,澄江对雨几萦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用陈白沙碧玉楼韵 其二》是明代诗人方献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方献夫是明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以其文采和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思想情感,也体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
  • 作为一位学者型文人,方献夫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诗歌多取材于自然景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理想。
  1. 诗歌原文
  • 群峰擘翠此楼开,指点虚无是体裁。
  • 碧玉无人谁作赋,白云终日共衔杯。
  • 林坳露隐莺声远,屋角春深燕子来。
  • 睡起开窗更何有,澄江对雨几萦回。
  1. 诗歌内容解析
  • “群峰擘翠此楼开,指点虚无是体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站在这座楼阁上远眺群山,山峰如同被碧绿的玉石切割一般,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指点虚无”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世界的哲理思考与超脱。
  • “碧玉无人谁作赋,白云终日共衔杯。”这里的“碧玉”比喻了大自然中的山水之美,而“白云”则象征着高洁的精神追求。整句诗赞美了自然的纯净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的追求与向往。
  • “林坳露隐莺声远,屋角春深燕子来。”通过描绘鸟儿与燕子的景象,诗人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勃而又静谧的春天景象。这些自然界的小细节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诗意与活力。
  • “睡起开窗更何有,澄江对雨几萦回。”诗人从梦中醒来,窗外的风景让他感到心旷神怡。江面上的雨滴仿佛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令人回味无穷。这不仅是对美景的描绘,也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反映。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再用陈白沙碧玉楼韵·其二》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群峰擘翠”、“碧玉无人谁作赋”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性,也增强了读者的感官体验。
  • 语言精炼:整首诗用词考究,句式工整,每个字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整体意境的构建,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 情感深沉:尽管诗歌表面看似轻松写景,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深沉而复杂的。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可以发现《再用陈白沙碧玉楼韵·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体现。它通过精致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