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七

杨亿前身若再来,词源峡倒莫能回。
于今真隐都无事,始觉忘言是脱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七》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初秋,时年诗人四十九岁,在东坡寓所。此诗以“物”起兴,借物抒情,通过描写园池亭台的景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全篇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清新淡远,富有理趣。

原文如下:

绿阴生昼静,独倚西斋栏。
云影入江树,月华流夜天。
物情随物变,我意与谁传?
寄语东君莫采我,根株已属他人田。

译文如下:

翠绿的树荫覆盖着白天的宁静,独自倚靠在西厢的栏杆上。
云影飘入江边的树中,月光映照着夜空。
人的情感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我的心情又能向谁说呢?
告诉春天的东君不要采摘我,我的根株已经属于别人的田地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