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径凭高

天畔群山紫翠堆,茆亭正在白云隈。
时时发兴凭高去,石径松风咏且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径凭高》是明代方献夫创作的一篇诗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群山的美丽和诗人登高的愉悦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方献夫,字叔贤,号西樵,广东南海人,明代著名文学家。
  • 方献夫曾历任多个要职,包括礼部主事、吏部员外郎等,最终成为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 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曾在嘉靖初年还朝后,因其政治主张受到皇帝赏识而迅速提升。
  1. 作品原文
    天畔群山紫翠堆,茆亭正在白云隈。
    时时发兴凭高去,石径松风咏且回。

  2. 诗中意象解读

  • 天畔群山:描绘了一幅连绵不断的山脉画面,山峰被渲染为紫色和绿色,增添了一抹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 紫翠堆:形容山峰颜色如紫色和翠绿色相间,给人一种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视觉体验。
  • 茆亭:指一座位于山脚下的小亭子,可能是诗人登高时停留休憩之处。
  • 白云隈:描绘了山中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飘渺、梦幻的感觉。
  • 石径:暗示了山路的崎岖或曲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行走的体验。
  • 松风:松树发出的风声,象征着山林间的清新与宁静,也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自然映射。
  • 咏且回: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后,心情愉悦地吟咏诗句的情景。
  1. 艺术特色分析
  • 形象生动:通过对群山、亭子、石径等细节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 抒情性:诗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 音律和谐:诗的音节和韵脚经过精心设计,读来悦耳动听。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审美体验:《大径凭高》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提供了一种审美体验,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眼中的世界。
  • 情感寄托:诗中的自然景物和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是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
  • 历史地位:作为明代文人的代表作品之一,《大径凭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方献夫的《大径凭高》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展示作者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刻体会到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