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寺次韵

东望龙门入紫烟,江行十里到诸天。
长林暑尽松风细,匹红晴飞汉水悬。
一叩法宫心自远,况逢珠树月初圆。
宰官现出僧休讶,不为笙歌载酒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门寺次韵》是明朝诗人周光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周光镐,字国雍,号耿西,潮阳人。周光镐是一位有成就的官员和文人,他的生平经历非常丰富。在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中进士,并历任多个职位,包括宁波府推官、南京户部主事等。他曾任顺庆知府、建昌参政、临巩按察使等职,后升任宁夏巡抚和大理寺卿。周光镐晚年筑明农草堂,与许多知名士人交往,享年八十一。周光镐的诗歌创作颇丰,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人生感慨为主。
  1. 作品原文
    东望龙门入紫烟,江行十里到诸天。长林暑尽松风细,匹红晴飞汉水悬。一叩法宫心自远,况逢珠树月初圆。宰官现出僧休讶,不为笙歌载酒船。

  2. 内容解析

  • 诗的第一联“东望龙门入紫烟,江行十里到诸天”表达了诗人站在龙门寺高处,眺望远方的壮丽景色。这里的“紫烟”可能指的是山色如紫色烟雾般缭绕;“诸天”则指代了无边无际的天空,给人一种辽阔而高远的感觉。
  • 第二联“长林暑尽松风细,匹红晴飞汉水悬”描绘了夏日里,随着暑气消散,长林中的松风愈发细腻,而汉水上飘动的红帆如同彩绸般绚丽。
  • “一叩法宫心自远”,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宗教的虔诚与敬仰,以及内心的超然与宁静。在这里,“法宫”可能是佛教中的寺庙或道观,而“心自远”则表明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超越和超脱。
  • 最后一联“况逢珠树月初圆”,诗人提到了佛教中的“珠树”,这是佛教故事中的一种象征性植物,象征着佛性的显现,而月圆之夜则暗示了圆满和完满的境界。
  • “宰官现出僧休讶,不为笙歌载酒船”,这里描绘了一位官员转变为僧人的场景,并不因世俗的繁华而感到惊讶。诗人强调了自己的超脱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周光镐的《龙门寺次韵》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变迁时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