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虞八景诗 其三 禅房清磬

虬松拥翠郁苍苍,月印蒲团夜未央。
香炷慱山僧入定,经翻贝叶磬声长。
促回跨鹤仙人梦,敲破骑鲸白帝乡。
影落袈裟花雨静,万缘空寂晓风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乙虞八景诗·其三·禅房清磬》是明朝诗人周愉创作的一首描写寺庙夜晚宁静景象的诗歌。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周愉,明朝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和寺庙生活,体现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审美情趣。
  • 创作背景:《乙虞八景诗》系列诗作是明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一种颂赞和抒发,周愉作为其中之一,通过其诗作,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感悟与表达。
  1. 诗词原文
  • 虬松拥翠郁苍苍,月印蒲团夜未央。香炷慱山僧入定,经翻贝叶磬声长。
  • 促回跨鹤仙人梦,敲破骑鲸白帝乡。影落袈裟花雨静,万缘空寂晓风凉。
  1. 诗意解析
  • 第一段:描述了虬松环绕着苍翠的景色,月光落在蒲团之上,夜晚尚未结束;僧人在寺庙中点燃了香,进入入定状态,诵经的声音与磬声交织,显得悠扬而持久。
  • 第二段:描绘了梦境中的仙境,跨鹤飞翔的仙人和打破神话的骑鲸白帝,这些画面在寂静中显得更加空灵超脱。
  • 第三段:最后,磬声和花雨的映衬下,一切万有的缘分都归于宁静,只有晓风带来清凉,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1. 文化意义
  • 寺庙意象:诗中的“竹房”象征着修行者的居所,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佛教寺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 自然景观:通过对自然景物如月、松、香等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美的追求。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世界与自然界之间联系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幽远的境界,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语言优美:周愉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不失哲理性。
  1. 历史价值
  • 研究价值:该诗是研究明代文学尤其是寺庙生活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财富。
  • 教育价值: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文字,对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具有很高的审美教育和思想启迪作用。

《乙虞八景诗·其三·禅房清磬》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不仅能领略到古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心灵的追求,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修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