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龙会山堂

爱尔高栖处,开尊对竹幽。
风流能好客,疏懒愧同游。
海国苍烟晚,山堂细雨秋。
菊芬侵暮酌,月色共登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酌龙会山堂》是明代诗人邱云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邱云霄(1503—1575),字凌汉,号止山,福建武夷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在《明史·文苑传》和《丘文肃公文集》中有记载。
  1. 诗歌原文
  • “爱尔高栖处,开尊对竹幽。风流能好客,疏懒愧同游。”这几句描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 “海国苍烟晚,山堂细雨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山景图。
  • “菊芬侵暮酌,月色共登楼。”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饮酒赏月的情景。
  1. 诗歌风格
  • 《酌龙会山堂》是一首典型的文人骚客之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 诗句中的“开尊对竹幽”和“菊芬侵暮酌”等细节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态美。
  1. 思想情感
  • 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他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也通过饮酒赏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诗人的“疏懒愧同游”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即不拘小节,洒脱自在。
  1. 社会影响
  • 《酌龙会山堂》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材料。

《酌龙会山堂》不仅是邱云霄个人的代表作,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典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应该像诗人一样,学会放慢脚步,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体验自然的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