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扇归舆父

是物珍吾笥,三年怯未书。
笔因王粲阁,风想谢安馀。
秋浦愁猿夜,宣州好月初。
思君不可见,题罢付江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扇归舆父》是一首由明代诗人沈寿民创作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题扇归舆父》是由明代诗人沈寿民所作,这首作品体现了沈寿民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沈寿民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其诗歌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同时也折射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追求。
  2. 诗歌原文:是物珍吾笥,三年怯未书。笔因王粲阁,风想谢安馀。秋浦愁猿夜,宣州好月初。思君不可见,题罢付江鱼。
  3. 诗句解析:首句“是物珍吾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件珍贵物品的重视和珍视,象征着诗人对于文化或艺术作品的深厚情感。第二句“三年怯未书”,描绘了诗人在长时间里因某些因素未能动笔写作的状态,透露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期待。第三句“笔因王粲阁”,借用历史人物王粲的故事,暗示诗人希望通过书写来抒发心中的感慨。第四句“风想谢安馀”,引用东晋著名士族谢安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向往。第五至七句进一步展开了诗歌的主题,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和夜晚猿声的渲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最后一句“题罢付江鱼”,则是诗人情感的一种释放,表明了即便无法面对面交流,也要通过文字将心意传达给对方的愿望。
  4. 艺术特色:沈寿民的《题扇归舆父》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到之处。其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又蕴含了深沉的情感表达。诗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巧妙,如秋浦猿夜、宣州明月等,都为整首诗增色不少。
  5. 文化价值:作为一首反映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诗歌,其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艺术成就和文化意义。
  6. 现代影响:在现代汉语诗歌中,《题扇归舆父》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容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题扇归舆父》不仅是沈寿民个人艺术创作的结晶,更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一作品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古典诗歌的美学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