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上曲七首 其二

土营沙寨半荒塘,漠漠平川暗夕阳。
笑杀公孙为布被,有何绣幕障边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贯休的《古塞上曲七首其二》是一首描绘边疆战事的古诗,而非沈鍊的作品。该诗以简洁有力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士兵的英勇形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号变旗幡乱,鼙乾草木黄。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

  2.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牺牲。“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描绘了军队在白日里进行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阵亡将士的悼念之情。“号变旗幡乱,鼙乾草木黄”则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战旗混乱,草木枯黄,象征着战争的残酷。“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后果,战场上的尸骨暴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最后两句“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果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怀念。整首诗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悲伤,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3.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诗人通过描绘边疆战事的情景,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普遍性,因此这首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古塞上曲七首其二》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杰作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