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七里滩头船,起来待月船头坐。
月隐山云黑不开,江摇赤壁石欲堕。
须臾月来江水白,万顷琉璃堆碧色。
垂竿欲钓珊瑚珠,客星合照初来客。
初来客,愿未果。
重来看月何时可,秋潭再鼓东归柁。
嘉靖丁巳六月十七夜七里滩口待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嘉靖丁巳六月十七夜七里滩口待月》是明代诗人沈明臣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还表达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心境与体验。以下是对该诗的深入分析:
作者简介:沈明臣,字秀民,号东原,明代诗人,他的文学作品中常体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能够通过细腻的描绘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诗歌原文:
夜宿七里滩头船,
起来待月船头坐。
月隐山云黑不开,
江摇赤壁石欲堕。
须臾月来江水白,
万顷琉璃堆碧色。
垂竿欲钓珊瑚珠,
客星合照初来客。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写景手法,通过对夜晚江边风景的精细描绘,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动人的画面。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万顷琉璃堆碧色”形容月光照耀下水面的美景,”须臾月来江水白”则生动地表现了月亮出现的瞬间带来的变化。
主题思想:诗中的自然景观不仅仅是静态的美,它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主题思考。例如”须臾月来江水白”可能象征着希望或重生的到来。同时,这首诗也许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嘉靖丁巳六月十七夜七里滩口待月》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优美诗歌,它还承载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无限敬仰以及对于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