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洛伽山

三神山远不能寻,惟有洛伽名古今。
万里扶桑开四照,九天灵鹫削孤岑。
一枝鹦鹉多饶舌,遍海莲花不染心。
谒罢潮音灵洞口,皈依愿发晚涛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礼洛伽山》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普陀洛迦山的向往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礼洛伽山》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万里扶桑开四照,九天灵鹫削孤岑。一枝鹦鹉多饶舌,遍海莲花不染心。谒罢潮音灵洞口,皈依愿发晚涛深。

  2. 诗中意象

  • 万里扶桑:象征遥远和辉煌,暗示着山的崇高与神秘。
  • 九天灵鹫:指佛教中的灵山,代表精神的归宿和修行之地。
  • 一枝鹦鹉:象征着多话和嘈杂,可能暗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 遍海莲花:象征纯洁与超然,表明诗人寻求精神上的纯净和平和。
  1. 诗歌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伽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和想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心态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2. 诗歌鉴赏

  • 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如“万里扶桑开四照”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洛伽山的宏伟与美丽。
  • 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洛伽山比作“九天灵鹫”,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1. 诗歌背景
    《礼洛伽山》的创作背景尚未有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它可能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历。由于历史文献的缺失,具体创作时间和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 诗歌影响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视为王安石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化和宗教思想的窗口。

《礼洛伽山》是一首充满哲思和艺术魅力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