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林

春来频过林西馆,淇水青青亦耐看。
小牖鸣琴声自古,浓阴散帙影犹寒。
扫空旧忆曾千亩,起蛰新添恰万竿。
时奉轻舆游泖上,也须词赋儗潘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淇林》是明代诗人沈懋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沈懋孝,字幼真,号晴峰,是明代平湖人。他的生平和作品都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艺术修养。作为一位文人,沈懋孝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后世喜爱。
  2. 诗歌原文:《淇林》的原文如下所示:春来频过林西馆,淇水青青亦耐看。小牖鸣琴声自古,浓阴散帙影犹寒。扫空旧忆曾千亩,起蛰新添恰万竿。时奉轻舆游泖上,也须词赋儗潘安。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3. 诗歌内容:此诗描绘了春天时节的景色,通过对“林西馆”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的生机。“淇水青青亦耐看”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淇水美景的喜爱和欣赏。诗中还涉及了“小牖”、“浓阴”等元素,这些细节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意境和美感。
  4. 主题意义: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诗中的“扫空旧忆”和“起蛰新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新。而“也须词赋儗潘安”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总体而言,《淇林》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对自然美和生命意义的深入探索。

《淇林》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生活哲学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形式,还能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自然的和谐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