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寿四十二从父

文章叔氏登坛早,雄心未销双鬓老。
日月长悬短布寒,山川自向衡门老。
衡门何处中散林,芙蓉江边绿雨深。
青棠孤馆才十尺,高台面面罗云岑。
儿昔与父同出处,骨肉相师亦相许。
大人落落营千秋,小儿卑卑干一举。
不然提携起末行,岂令当世徒张皇。
我思弘正之间迄今日,纷纷诸子谁升堂。
祗笑前人忘已拙,作色相矜开别辙。
可怜风雅直至今,父起布衣光烈烈。
怀中挟得三千首,都门贤达争驰骤。
未许名山副本藏,相如宁困临邛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寿四十二从父》是明代沈九畴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前辈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寄寿四十二从父》是明代诗人沈九畴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沈九畴:沈九畴,字子开,号青莲居士,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与杨基并称为“杨沈”,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1. 诗歌原文
    文章叔氏登坛早,雄心未销双鬓老。
    日月长悬短布寒,山川自向衡门老。
    衡门何处中散林,芙蓉江边绿雨深。

  2.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寄寿四十二从父》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其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比喻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文章叔氏登坛早”暗示着年轻时就显露才华,而“雄心未销双鬓老”则反映出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哀。
  • 主题思想:诗中透露出一种对前辈文人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人生、岁月的深刻感受。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生活和遭遇,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传统美德的坚守和对于个人境遇的反思。
  • 语言风格:《寄寿四十二从父》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诗句虽简短却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这种语言风格体现了沈九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寄寿四十二从父》不仅是沈九畴个人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