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从江市乞鱼秧,养得纤纤翠鬣长。
稍觉波涛吹夜海,便惊风雨到秋堂。
悠然不畏银床近,伏处应贪石盎凉。
此意分明鱼是我,千年谁复问蒙庄。
又赋金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赋金鱼》是明代诗人王弼创作的一首古诗。《又赋金鱼》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下是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王弼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养鱼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金鱼的生活状态,以及作者与金鱼之间的情感联系。诗中的“早从江市乞鱼秧,养得纤纤翠鬣长”,形象展现了作者如何从市场购买鱼苗开始,逐步培养出一条条色彩斑斓、体态优美的金鱼。
诗歌背景:《又赋金鱼》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生活、感悟自然。王弼作为明代的一位诗人,通过描写养鱼这一日常活动,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艺术特色:《又赋金鱼》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王弼用词精准,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给读者。诗中既有对金鱼细腻入微的描写,也有对生活场景的宏观把握,使得整首诗既富有哲理,又不失生活气息。
思想内涵:《又赋金鱼》不仅是一首描写金鱼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金鱼的细致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又赋金鱼》作为明代的一首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也在思想深处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首赞美金鱼的诗,更是对生命、自然和生活的深度解读。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对待生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