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宴集限韵

几度狂来欲破墙,风帘云箔自相将。
草堂便许邀明月,纨扇还来坐夜凉。
西苑树遥微见影,东邻荷近忽闻香。
芳辰偶得官中假,倚席高歌曲未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月十五日宴集限韵》是明代诗人王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王弼,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表达情感见长。其诗作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2. 诗歌原文:《七月十五日宴集限韵》
    几度狂来欲破墙,
    风帘云箔自相将。
    草堂便许邀明月,
    纨扇还来坐夜凉。
    西苑树遥微见影,
    东邻荷近忽闻香。
    芳辰偶得官中假,倚席高歌曲未央。

  3. 诗歌解析

  • 意象与画面:诗中的“风帘云箔”和“草堂”、“纨扇”、“西苑树”、“东邻荷”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风帘和云箔随风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动态的氛围;草堂邀请明月,象征清高脱俗;而东邻的荷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宴集之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 艺术手法:王弼的这首七言律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例如,他巧妙地使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风帘和云箔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如明月与草堂、东邻荷花的香气)也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1. 文学价值与鉴赏
  • 《七月十五日宴集限韵》不仅展现了王弼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体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 对于现代人来说,王弼的这首《七月十五日宴集限韵》不仅是欣赏古代诗歌的好选择,也是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

王弼的《七月十五日宴集限韵》不仅因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受到赞誉,更因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独到地位而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