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渠晚渡

野潦浮平楚,扁舟续马蹄。
扬舲风渐𦂳,落日望全迷。
林暝渔灯出,天空雁阵低。
叩舷归意懒,清兴属幽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渠晚渡是明代诗人王乐善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五渠晚渡”为题,描述了作者在晚秋时节乘舟经过荆江时的所见所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与历史背景:

  1. 作者介绍
  • 王乐善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文人的情怀。
  1. 诗歌原文
    野潦浮平楚,扁舟续马蹄。
    扬舲风渐𦂳,落日望全迷。
    林暝渔灯出,天空雁阵低。
    叩舷归意懒,清兴属幽栖。

  2. 诗歌内容详解

  • 野潦浮平楚:描绘了荆江两岸的景象,水面上漂浮着落叶,远处有小洲,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
  • 扁舟续马蹄:暗示着行舟的速度,可能因为急于赶路而显得急促。
  • 扬舲风渐𦂳:指船只在风中摇曳,风渐大,船摇得更加厉害。
  • 落日望全迷:表达了对夕阳西下的景色的赞美,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不舍的情绪。
  • 林暝渔灯出:夜晚来临,渔火点亮了周围的树木,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 天空雁阵低:描写了天空中雁群飞行的情景,雁阵低飞,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叩舷归意懒:诗人坐在船上,心情有些懒散,不愿上岸,可能是因为对故乡的思念。
  • 清兴属幽栖:表达了诗人想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的愿望。
  1. 历史背景及影响
  • 此诗作创作于明末,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对生活的哲思。
  • 《五渠晚渡》在明清时期被收录进地方志,成为平谷八景之一。

《五渠晚渡》作为王乐善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其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也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