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不比里门静,僧院却疑山院同。
昼永摊书常扃户,睡闲酌酒时呼童。
绕廊绿树夕阳鸟,入幕残星雨霁风。
奔走年□嗟往事,浮生一夜万缘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都门不比里门静,僧院却疑山院同。
昼永摊书常扃户,睡闲酌酒时呼童。
绕廊绿树夕阳鸟,入幕残星雨霁风。
奔走年□嗟往事,浮生一夜万缘空。
《寓承恩寺》是明代诗人王以悟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繁华岁月的感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这首作品中,王以悟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他所居住的承恩寺的景象。诗句“都门不比里门静”,直接点出了都市的喧嚣与寺院的幽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而“僧院却疑山院同”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比,使读者感受到寺院与山林之间的和谐共处。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诗人在午后闲暇时,独自读书或饮酒的情景。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悠闲生活,也反映了他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独立追求。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夕阳鸟”和“残星雨霁风”,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整首诗的画面感和诗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奔走年 嗟往事,浮生一夜万缘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淡然。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寓承恩寺》不仅是王以悟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展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王以悟的诗歌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