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暮望

极目柴门下,萧条欲暮时。
草寒千里白,云合数峰欹。
遥辨邮亭火,微闻樵客词。
年来车马绝,何用扫茅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暮望》是明朝诗人施邦耀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暮色中的山林景色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内心的情感。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施邦耀(约1480年—1560年)明文学家。字邦耀,一字汝光,号青阳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正统十二年进士,官至南京国子助教。著有《青阳集》、《青阳续稿》、《青阳后稿》、《青阳外集》及杂文若干篇等。其作品多关注山水田园,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思想。
  1. 诗歌原文
  •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 诗歌赏析
  • 《山中暮望》通过描绘暮色中的山林景色,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诗中“乱云飞渡仍从容”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表现出作者面对自然变幻的从容与淡定。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价值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 整首诗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气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创作背景
  • 施邦耀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还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与古代圣贤,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这种情感体现了明代士人特有的文化自信和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1. 思想内涵
  • 《山中暮望》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山中暮望》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也能深入理解古人对于人生、自然和哲学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