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曾先生 其一

理世方招纳,君何独避名。
遨游遍山水,谈笑却簪缨。
身与闲云侣,心将世事轻。
吴山旧栖托,应是为莼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曾先生其一》是一首明初诗人王汝玉创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相见的期望。这首诗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汝玉:他是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璲,号青城山人。王汝玉少时从杨维桢学习,文采出众。他十七岁时中浙江乡试,并最终进入翰林院。然而,他在永乐初年因卷入政治风波而入狱,最终被判处死刑。尽管命运多舛,他却未放弃学问,著有《青城山人集》。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寄曾先生其一》全诗为“月色经秋半,怀君今夜心。徒然期晤语,翻此间徽音。烟寺微钟度,江城远柝沈。何当一乘兴,摇艇款溪阴。”。
  1. 诗歌鉴赏与评析
  • 艺术特色:王汝玉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技艺。他的诗作通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文化内涵:在《寄曾先生其一》中,王汝玉借景抒情,通过对月光、寺庙、江城等意象的描写,传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既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也是其精神寄托的象征。
  1. 诗歌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寄曾先生其一》创作于明朝初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氛围紧张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汝玉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 个人经历:王汝玉的个人经历也为其诗歌增添了独特的情感色彩。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从科举考试的成功到政治上的挫折,再到晚年的不幸遭遇,这些经历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1.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 意象运用:《寄曾先生其一》中,王汝玉巧妙地运用了意象来表达情感。例如,“烟寺微钟度”中的“微钟”不仅是声音的描绘,更是心境的象征,象征着宁静而深远的思绪。
  • 情感表达: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真挚动人,如“月色经秋半,怀君今夜心”一句,通过季节的变换和时间的流逝来渲染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1. 诗歌的文化价值
  • 反映历史:《寄曾先生其一》作为明初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朝初期的政治状况、文学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 传承价值:王汝玉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仅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示。

《寄曾先生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王汝玉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朝初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