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孟端侍从北巡予亦将适武清先赋奉饯

子昔朱颜我少年,梁鸿溪上恺周旋。
相逢正喜情如旧,屈指方惊岁屡迁。
行李欲为投北计,束书先上渡江船。
它时重剪西窗烛,应在春风易水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孟端侍从北巡予亦将适武清先赋奉饯》是明代诗人王汝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文学特点及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王汝玉,号青城山人,是明朝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他的生平与事迹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据史料记载,王汝玉曾因受到政治牵连而不幸病逝于狱中。尽管生前遭受挫折,但他的创作生涯依然丰富,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研究与欣赏的作品。

  2.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情厚意和真挚情感的流露。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北行行程的关切和支持,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与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通过对“梁鸿溪上恺周旋”的描述,展现了两人昔日的交往场景,而“行李欲为投北计,束书先上渡江船”一句则透露出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与忧虑。

  3. 情感表达: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传递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牵挂和不舍。尤其是结尾处的“它时重剪西窗烛,应在春风易水边”,更是将这种情感提升到了一种隽永和深远的境界。这不仅是对友人即将到来的旅程的美好祝愿,更是对二人友情的一种永恒期待。

  4. 文化内涵:在解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送别,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承。通过王汝玉的诗歌,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世界。

《送王孟端侍从北巡予亦将适武清先赋奉饯》不仅是王汝玉个人创作的佳作,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追求,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友谊以及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