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送别二首 其二

相遇复相别,其如离思何。
云连山色远,春入柳条多。
驿路寒逢雨,江洲暖涨波。
应知千里雁,长待北风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台送别二首》是明朝诗人王洪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情感,也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审美情趣和哲理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王洪是明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涉及多个主题,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典故以及个人情感等,其中《金台送别二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流畅,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刻画景物和抒发情感。
  2. 诗歌原文
    相遇复相别,其如离思何。
    云连山色远,春入柳条多。
    驿路寒逢雨,江洲暖涨波。
    应知千里雁,长待北风过。
  3. 诗歌解析
  • 相遇与分离的情感表达:诗中“相遇复相别”表达了作者与离别对象的再次相见又不得不面对的分离的无奈和悲伤。这种情感的反复交织,加深了诗作的深度和复杂性。
  • 自然意象的使用:诗人利用“云连山色远”描绘出一种遥远和空旷的感觉,通过“春入柳条多”则传达了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盎然。这些自然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旅途情景的刻画:“驿路寒逢雨”和“江洲暖涨波”分别描绘了旅途中的不同天气状况,体现了诗人在旅行中经历的不同气候带来的感受。这种天气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
  • 对远方飞鸟的比喻:“应知千里雁,长待北风过”以千里之鸿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象征性的表达深化了诗作的情感内涵。

《金台送别二首·其二》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古诗,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离别场景的细腻刻画,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