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子匪为夭,彭生匪为寿。
千驷或若无,令德在不朽。
鸿冥或蜚声,豹隐不可觏。
盘桓一世中,昭晰千载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殇子匪为夭,彭生匪为寿。
千驷或若无,令德在不朽。
鸿冥或蜚声,豹隐不可觏。
盘桓一世中,昭晰千载后。
挽畦乐处士梁先生 其三是明代王洪创作的一首诗词,全诗共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处士梁先生的敬仰和对其品德的赞美。
在这首诗中,“殇子匪为夭,彭生匪为寿”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哲思。这里的“殇子”与“彭生”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他们的生命被视为短促,象征着人生之无常。紧接着的“千驷或若无,令德在不朽”则强调了道德和美德的重要性,即使物质财富如“千驷”般丰富也不如一个伟大的德行来得重要。
诗句中的“鸿冥或蜚声,豹隐不可觏”描绘了一种理想状态,即一个人虽然不为世人所知,但其才华和品德却能超越时间的考验,永远被人铭记。这种形象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价值观,即真正的成就和影响力超越了短暂的名声和表面的荣耀。最后两句“盘桓一世中,昭晰千载后”,则将目光投向了未来,表达了对梁先生一生行迹的评价——他的品行将会被后世清晰地记住,并传颂千古。
《挽畦乐处士梁先生(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梁先生敬仰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王洪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于生命、名誉与德行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历史长河中永恒价值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