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寺和石壁韵

峻岭峙山阴,龙江带郭临。
晴峰来野色,秋日澹尘心。
爱石搜荒径,摩岩续旧吟。
天风惊殿角,别是一清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圆通寺和石壁韵》是明朝诗人王琦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特色,以及它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介绍
  • 王琦,明代诗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较少,只知道他是一位有文学造诣的文人。
  • 根据诗的内容推测,王琦的生活背景可能与圆通寺附近,因为诗中描绘了寺庙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
  1. 诗歌原文及解读
  • 诗中的“峻岭峙山阴,龙江带郭临”描绘了圆通寺所在的地理环境,山峰雄伟,江水环绕。
  • “晴峰来野色,秋日澹尘心。”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心境,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和淡远。
  • “爱石搜荒径,摩岩续旧吟。”反映了诗人对圆通寺及其周围石壁的热爱,他在这些石壁上寻找灵感,创作了许多诗歌。
  • “天风惊殿角,别是一清音。”则是对圆通寺建筑特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清雅环境的赞赏。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圆通寺和石壁韵》作为明代诗歌,展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 该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如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王琦的作品在当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不仅因为他的文学成就,也因为他的作品能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圆通寺和石壁韵》不仅是王琦个人文学创作的代表,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其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