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弄霓裳月正秋,三郎侧耳复凝眸。
当年听谏如听曲,车驾应无幸蜀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笛弄霓裳月正秋,三郎侧耳复凝眸。
当年听谏如听曲,车驾应无幸蜀忧。
《题明皇听贵妃弄笛图》是明代诗人王绂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明皇(唐玄宗)在听贵妃(杨贵妃)吹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的怀念以及对杨贵妃的深情。下面是对《题明皇听贵妃弄笛图》的分析:
作者背景:王绂,字孟端,号东原,明代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发情怀为主,风格独特,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深沉的情感。
诗作内容:《题明皇听贵妃弄笛图》通过描绘明皇听贵妃吹笛的场景,反映了当时宫廷中的繁华和奢靡。诗中“笛弄霓裳月正秋”一句,展现了音乐与美景的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手法:王绂在此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霓裳”暗示了唐朝的盛景和华丽的服饰,“车驾”则暗指唐玄宗本人。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当年听谏如听曲,与车驾应无幸蜀忧相对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王绂的《题明皇听贵妃弄笛图》不仅是一首反映唐代宫廷生活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