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尚规之南京礼部侍郎

山斗名高岁月深,新承天宠出词林。
晓辞枫陛炉烟袅,秋上容台树色阴。
礼乐一心参造化,车书万国属喉襟。
知公不久留南省,试听庭槐夜半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董学士尚矩赴南京礼部侍郎》是明代诗人程敏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开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以及他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 首联与颔联:诗歌开头“去国五年惊再见,不堪君去更临歧”描绘了作者与董尚矩分别多年后再度相见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不舍。
  • 颈联与尾联:“词林望久先膺荐,讲幄功深合受知。南部衣冠今典礼,北河风雪此伤离”则展望了董尚矩的未来,对其在南京礼部的工作充满期望,同时也透露出对他离别时的伤感。
  1. 诗歌主题
  • 别离与重逢:通过描述二人的再次见面,诗歌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难以割舍的联系。
  • 友情与期望:诗人对朋友的期望与祝福贯穿全诗,表达了对友人前程似锦的美好期许。
  1. 创作背景
  • 《送董学士尚矩赴南京礼部侍郎》是程敏政在明朝弘治年间为好友董尚矩饯行所写。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1. 艺术风格
  •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写传达出深沉的情感。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秋上容台树色阴”比作“车书万国属喉襟”,既形象地描绘了景色,又隐含了对国家大义的深刻思考。
  1. 历史文化价值
  • 作为明代文人的文学作品,《送董学士尚矩赴南京礼部侍郎》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生活风貌,也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思想内涵
  • 诗歌中蕴含的友情与期望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人际关系和谐、注重个人品行的思想。
  • 诗人对友人未来事业成功的期盼也反映了儒家文化中的君子风范和社会责任感。

《送董学士尚矩赴南京礼部侍郎》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祝福的诗歌,也是明代文人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