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二日晓行山塘驿见白虹

天道信高远,垂象亦显然。
如何正春初,白虹乃亘天。
我行山塘晓,见之不敢言。
知天爱吾君,修德以祈年。
阴气日云盛,履霜终冰坚。
况今民已穷,南北多颠连。
婺妇不恤纬,杞人空忧煎。
气运有循环,匡济当图先。
作诗告有位,无得泄泄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春后二日晓行山塘驿见白虹”出自明朝王缜的《立春后二日晓行山塘驿见白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天道、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信息:

  1. 作者介绍
  • 王缜(约公元1520年—约公元1589年),字子升,号东田,明朝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问题,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对后世影响颇大。
  1. 诗歌原文
    天道信高远,垂象亦显然。如何正春初,白虹乃亘天。我行山塘晓,见之不敢言。知天爱吾君,修德以祈年。阴气日云盛,履霜终冰坚。况今民已穷,南北多颠连。婺妇不恤纬,杞人空忧煎。气运有循环,匡济当图先。

  2. 诗歌解析

  • 天道与自然:诗中的“天道信高远,垂象亦显然”,表现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他认为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如白虹的出现,都是上天的旨意或象征,体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
  • 社会现实:从“如何正春初,白虹乃亘天”,可以看出诗人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可能暗示着某种更深层次的社会变化或政治形势。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忧虑。
  • 政治与道德:诗中提及“知天爱吾君,修德以祈年”,说明诗人认为政治清明、国家安定是人民幸福的保证。他通过祈求上天保佑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期望。
  • 民生问题:“阴气日云盛,履霜终冰坚”反映出诗人对民众生活状况的担忧。他认为社会的贫困和不稳定是由于政治上的腐败或不作为造成的。
  • 社会改革:“况今民已穷,南北多颠连”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困境。诗人呼吁人们应积极寻求改革,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 对未来的期望:最后两句“气运有循环,匡济当图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他认为只要国家能够及时调整政策,积极改善民生,就能够迎来更好的未来。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立春后二日晓行山塘驿见白虹》在意象的选择上非常独特。例如,“白虹”这一天文现象被用来象征国家的政治状况,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王缜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个人的道德责任感。他的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描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时事洞察力。

王缜的这首《立春后二日晓行山塘驿见白虹》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见解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诗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道德和民生的问题,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