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乌程路,高堂旅榇归。
音容芳树远,心绪片云飞。
别泪茅生馔,荒尘莱子衣。
青山佳兆在,寂寞掩春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极目乌程路,高堂旅榇归。
音容芳树远,心绪片云飞。
别泪茅生馔,荒尘莱子衣。
青山佳兆在,寂寞掩春晖。
《挽徐母施氏》是明代诗人沈周创作的一首诗。
在《挽徐母施氏》中,沈周用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徐母施氏的哀悼之情。诗的前两句“徐家阿母多慈训,懿德何惭白石刊。”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徐母施氏的敬仰与怀念。徐家阿母,即徐母施氏,其为人宽厚仁慈,深受家庭之爱戴和尊敬。沈周通过这句赞美,表达了他对徐母施氏美德的认可与推崇。
诗中的后四句,“针眼未漫衣上线,胆膏犹腻手中丸。秋阴月掩都房橘,香木霜凋古畹兰。淀紫山头埋玉地,贤郎陟著泪汍澜。”则具体描绘了徐母去世后的场景,从服饰、药物到植物,无一不显示出徐母生前的关怀备至。同时,“贤郎陟著泪汍澜”一句,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因徐母去世而深感悲痛的心情。
这首诗还体现了沈周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成就。他的诗作不受时俗影响,以真情实感见长,善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在这首诗中,沈周不仅描绘了徐母施氏的形象,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徐母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哀思。
《挽徐母施氏》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承载着深厚家族情感和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世所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